政府过紧日子,招商引资用活钱袋子

2023-03-10 18:51

“政府过紧日子”,成为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之一。

表面上看,行政性费用、“三公”经费减少了,用于民生保障的支出就增加了。

实际上,地方政府不仅要会省钱,更要会花钱。在存量资金中“闪转腾挪”的同时,更要创造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精准施策,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让企业挣到钱,才能让老百姓越来越有钱。

招商引资,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只要是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钱,都应该花。反之,则要严格控制。

比如某三线城市投资15亿元建设文化园,但开园4年总收入不到1300万元。

本地人不爱去,外地游客也不爱来。

十多亿元的巨额投入,恐怕要50年才能全部收回来。

如果把这笔钱投入到招商引资上,用来打造地区优势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是天壤之别。

优质的招商引资项目给城市带来的不只是税收,还有就业机会。人才集聚效应还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税收和土地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形成良性循环。产业繁荣发展,再加上健康稳定的财政与金融体系,才是各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所以,大家才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把它看作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在这件事上,尤其要学会如何花钱。

用活“钱袋子”,为招商引资“搭台铺路”

政府招商引资,怎样花钱更有效率?

这就见仁见智了。

有些地方在基建上投入更多,有些地方在优惠补贴方面拿出真金白银,还有些地方在营商环境的宣传上奋勇争先……

哪里有欠缺就补足哪里,哪里有优势就突出哪里,这没问题。

问题是到底哪里有欠缺?哪里有优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时往往要借助外力来重新审视自己。

要知道,几乎100%的世界500强都请过管理咨询公司,而且在这上面的花费不菲。

企业家并非天生的管理者,在重要问题的判断和决策上,很容易受到自身局限。

主政一方的地方主官,也并非天生的招商人。面对激烈的竞争,与经验丰富的市场化招商机构合作,兼听广揽,是比“没弄清楚情况就大手笔投入”更好的选择。

委托招商

最直接的合作方式,就是委托招商。

这也是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与谷川联行之间较为常见的合作模式。

就以谷川联行为例——

签订合作后,我们会派出专门的调研团队到当地进行实地调研,摸清产业、企业、载体及各类生产要素的真实情况。

基于实地调研结果,招商团队直接驻场提供服务。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服务团队,就相当于当地的一个招商小分队。

经过持续的招商信息推荐、线上线下项目对接,最终成功引进符合招商需求和要求的优质项目,完成约定的招商目标。

“自主招商+委托招商”两条腿走路,已成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招商工作的新常态。

产业咨询

1. 投石问路,在制定产业规划或产业转型发展时,协助论证降低决策风险。

开展招商工作前,要解决很多问题。

如何解析产业方向、明确产业定位?如何结合产业基底,制定产业链招商路径?

这些都需要做出精准决策,而且决策的依据越严谨越有利。

大方向上,政府、产业园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但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往往会犹豫不决,或者有选择但无法验证。

专业产业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数据、调研等科学方法,协助明确产业定位、制定产业规划和招商路径,降低决策风险。

2. 雪中送炭,招商引资工作遭遇棘手问题时,通过专业分析梳理症结。

比如,多地面临闲置厂房盘活问题。

究其原因,往往是园区建设之初没有进行产业规划,或产业规划不合理、厂房建设不符合企业需求,招商工作举步维艰。

留给园区的只有一条路——

认清问题,重新进行产业定位,重新制定产业链招商路径,然后一张蓝图绘到底。

这种情况,如果仅靠自己研究学习,很容易错过最佳时机。招聘空降人才,短期内又不见得适用,存在巨大的成本和风险。

而专业产业咨询机构,正好可以通过专业分析协助园区梳理症结,走出泥沼。

3. 锦上添花,在需要“腾笼换鸟”提高亩均效益时,探索路径提供可行性方案。

“亩均论英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潮流。

以前是规模为王,现在是单位产出为王。

把亩均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其实是在加快“腾笼换鸟”步伐,逼出土地的“含金量”。

但“腾”什么,“换”什么,不能张口就来。

专业产业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制定“腾笼换鸟”可行性方案。

招商培训

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 · 本尼斯提出,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战略性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经常处在动态的矛盾运动中。

要解决这种矛盾,一靠人员流动,即“因事选人”,二靠员工培训,即“使人适事”。

地方政府虽然不同于企业,但是顶尖人才同样是屈指可数的,招商队伍中还是普通人占大多数。

今年很称职的员工,如果不坚持学习,明年就有可能落伍。虽然每个人的知识层次、能力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招商工作的根基,重要性无须赘言。

所以,找专业的人或公司来培训,也就是请“外脑”“教练”为每位员工赋能,无疑是让招商队伍保持竞争优势的绝佳选择。

当然,更好的做法还是找到队伍内各条线的优秀人才,把自己的招商方法沉淀下来,指导所有人不断精进。

这样的导师理应获得更多资源倾斜,不管是金钱上的奖励,还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会花钱,才会越来越有钱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提出:

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但严禁“大手大脚”,不等于“缩手缩脚”,有为政府必须敢花钱、会花钱。

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事关一个地区的产业、就业、税源,这方面的投入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具体到如何花钱,就见仁见智了。

前有苏州投入3000万元做城市规划,不仅一张蓝图绘出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也摘下了“中国工业第一城”的桂冠。

后有合肥押宝京东方、蔚来,跑通了“资本招商”发展路径,也立住了“最牛风投机构”的人设。

他们的“大手笔”投入,建立在对本地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深度剖析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精准发力。

所以,会花钱真的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哪些地方政府可以精打细算,把“钱袋子”用到实处、用出结果、用出效率?

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